【山】清水大山的另一邊

Terri Yang
11 min readMar 5, 2019

--

從清水北稜登清水大山,尋尋覓覓與驚喜連連的探勘趕路之旅

俗話說「連假無山,寢食難安(?)」,趁著此次228連假前3天我們前往太魯閣國家公園從清水大山的北稜一路攻頂清水大山,回程沿著砂卡礑步道抵達太魯閣遊客中心,究竟北稜的路跡是否明顯?清水大山的路況如何?欲知詳細行程請詳下文:

《大山系列之清水大山北稜》

日期: 2019.02.27(三)-03.02(六),共三日
成員:智睿(領隊),V帥,YS,榆軒,西卡,包達,阿信,雁婷

02/27(三) D0
20:00(預 20:00) 北車集合,因為下班後急著趕來只能快去買晚餐
20:43(預 20:43) 搭車前10多分鐘發現走錯月台,還好有提早抵達才能及時修正,普悠瑪的桌型座位後可放背包
22:50(預 22:48) 新城火車站上洗手間
23:20(預 23:00) 便利店最終補給,走新興一路會先遇到全家,右轉新興路上還有一間小7,兩間的鮮食被我們掃空還不夠,乾糧麵包也不放過(雞哥的早餐麵包在D1享用一半後用營繩捆住保鮮,沒想到D2發現裡面有水珠,看來在山上最好的儲存方式還是趕快放進肚子裡啊XD
23:35(預 23:30) 新城國小C0,入口的旋轉門不大,側身進入比較不會卡包,全員整裝完畢整點熄燈就寢

(左)北一門集合 Shot by V帥;(中)機智的V帥再次確認車次才發現跑錯月台;(右)修正後的正確月台 Shot by 阿信
(左)最後補給便利店趴萬;(右)夜晚的新城國小因為有值班老師還透著燈光,智睿前去打招呼並取得留宿一晚的同意

02/28(四) D1
05:50(預 06:00) 包車前往登山口,全員04:40就起床整裝,接駁的梅先生提早抵達也很快協助我們上包,並且再帶我們到昨晚的小7進行最後的補給,吃到熱食讓人精神一振,感謝他的幫忙。
07:08(預 07:30) 巴朗登山口 980~990m,因為登山口在幸福水泥礦場的廠區內,智睿有事先聯絡礦場並說明來意,因為前往登山口的路線有整過,當天礦場也請一位大哥開發財車領路,我們才順利提早抵達登山口
07:40(預 08:00) 起登,當大伙還在整裝時雞哥就已經衝上去看好出發位置和方向,全隊上包合照後就出發
07:55(預 — : — ) 看到樹上有掛旗而懷疑碰到的一塊平坦路面是否為獵寮,經雞哥和阿信確認後應該不是
— : — (預 10:00) 第一獵寮 316557 2684621 1364m,我們錯過了…
08:55(預 — : — ) 帆布獵寮小休
11:00(預 11:00) 第二獵寮 316057 2684309 1564m 午餐,沒帶爽糧只帶了一堆水就負重超過22公斤的領隊被唸得很無奈,之後智睿的水就被奉為"爽水"
14:40(預 — : — ) 柳杉平台,連續碰到兩塊都很平坦,但第二塊幅員較廣應該才是紀錄上提到的平台
16:35(預 15:00) 第五獵寮 315320 2682462 2075m,柳杉平台後的路就一直在爬升且路跡並不明顯,感謝雞哥、阿信、V帥、智睿和西卡在前方開路、找路,走到第五獵寮時看到滿地垃圾和帆布故確認已抵達,大伙趕緊撿柴、整地、搭帳和炊煮,並於22:00左右就寢

(左)在前方引路的水泥廠發財車,金甘蝦;(右)巴朗登山口出發照 Shot by 軒
(左)(中)讓人誤會為獵寮的布條 Shot by 雞哥;(右)這不是獵寮
(左)帆布獵寮,有獵人供奉的小酒杯;(右)於第二獵寮午休
(左)柳杉平台上的大柳杉;(右)「開飯囉!」西卡大廚一聲令下大家馬上靠過來

03/01(五) D2
06:35(預 06:00) 出發,還是要合照一下
09:30(預 07:30) 三叉峰 2372m,雖然只是300m的爬升,但路跡仍然極不明顯,正當大伙走到失神之際來到充滿驚喜的三叉峰,不但用溫暖的陽光拍拍我們,還有高山杜鵑妹子們搖曳生姿,把悶熱的汗水和沮喪都烤得又乾又香
10:30(預 08:00) 第六獵寮 315483 2681779 2331m,位於三叉峰和清水大山間的小鞍部
10:50(預 08:30) 清水大山 2408m,登頂時還沒有很多人到達,雖然沒有遼闊的太平洋可以暢飲一番,但搭配棉花糖雲海享用午餐也很美味,就算是乾乾的麵包吃起來都特別香
15:20(預 11:30) 上稜處 1640m,拗不過山頂的陽光和雲海不斷慰留,我們在山頂待到11:30才啟程,阿信在山頂時還問說「不知道雲海底下是甚麼?」在下山的路上我們才發現原來雲層底下迎接我們的是滿地爛泥、倒木和腳滑的大石,濕滑的路況隨著越接近山下越失控,好不容易抵達上稜處後還開始下起雨來…
15:40(預 — : — ) 靠近登山口的最後獵寮,是傳統路線上到清水大山的最後一個獵寮而得名。由於雨越下越大,發現最後獵寮附近也有水源可取,經隊伍會議討論後大家都不想繼續走,於是就在此紮營,決議明天一早準時06:00出發趕路,超時的人下山要請全隊喝咖啡

(左)第五獵寮偽空拍圖,感謝軒的岩盔和包師兄的勾破 Shot by 包師兄;(右)找路的過程讓人有點喪氣啊
(左)三叉峰的陽光,一路上都讓人想立正唱國旗歌(?);(右)高山杜鵑,妹仔~水喔!(吹口哨)
(左)清水名樹;(右)山頂搭配棉花糖的午餐
「覺得壓力山大的時候,就爬過去!」 Shot by 包師兄
(左)讓阿信和包師兄哀哀叫的碎石坡,下山的天氣也讓人哀哀叫;(右)路上巧遇的水晶蘭,阿信說像小精靈,其實我第一眼誤以為是被亂丟的衛生紙… Shot by V帥

03/02(六) D3
06:00(預 07:30) 出發,因為咖啡的賭注,平常總是悠哉收拾地上大爆炸的雞哥也難得動作神速,他說這無關乎咖啡錢,而是顏面問題XD
07:53(預 D2 15:00) 獵寮營地水源1290m,可惜無緣睡睡看的營地,不只有人搭好主繩,連取水都很方便的好地方呢!
10:15(預 09:30) 千里眼登山口 930m(彩虹屋),草地上有超多人搭帳,此行也遇到好多登山團隊,看來清水大山真的是很熱門的路線!
10:40(預 10:30) 張家莊 午餐,吃飽飯,準備挑戰讓人腿軟的陡降下坡
13:00(預 13:30) 三間屋,比預定時間提早抵達,看來大家真的是卯起來走都想快快下山;原本看到屋子很開心,阿信和軒還猜測應該會有賣可樂,沒想到只是一般民宅,還有很盡責的狗狗盯緊我們,後來走了一段砂卡礑步道後到了五間屋,終於有賣冷飲了!智睿立馬一人請一罐彌補沒帶爽糧的遺憾,這次喝起來終於是爽水無誤XD
14:45(預 15:00) 太魯閣遊客中心,穿越又臭又長的砂卡礑隧道,終於抵達遊客中心;前往遊客中心還有一段小插曲,最後一公里的砂卡礑步道上阿信突然滿臉是血地回頭,跟V帥求救要了衛生紙!原來是因為天氣太燥熱導致流鼻血,西卡立馬傳授止血神技,阿信於稍作休息後並無大礙,只是不斷堅稱他沒有偷瞄正妹,大家猜測應該是山下男性的髮香讓他失了分寸…(?)
16:20(預 16:45) 花蓮車站,運氣好的5人幸運擠上台灣好行公車,一路搖搖晃晃到花蓮車站,運氣差一點的3人還等了30分鐘等到一台更擠的台灣好行,好不容易上車後阿信還用最後僅剩的力氣打電話給台灣好行的客服爭取太魯閣遊客中心站還有很多人等著上車,真的很暖啊!

(左)難得準時出發的合照 Shot by 軒;(右)無緣睡到的獵寮,看起來又大又平又有主繩,好想睡啊…
(左)彩虹屋與滿地盛開的帳;(右)步道旁午餐,西卡拿出新鮮檸檬請雞哥切片加鹽,又稱下坡加速器,淺嚐一片保證腳底抹油 — 「金酸」
(左)沒有賣汽水的三間屋,門外有狗狗的試煉,還有智睿與阿信的濕背秀(?);(右)砂卡礑隧道出口,小腳丫的腳步是帶我走向出口的那道光

甚麼路最遠?

出發前雖然拜讀過領隊提供的四篇相關紀錄,但因為時空背景不同,每個人的登山經驗和體能更是不盡相同,從前清楚的路跡可能後來被猖狂的芒草遮蔽,同樣的路線也可能會遇到不同狀況。在第一天的探勘行程就是在找路、開路、迷航和定位的循環中不斷重複,而不知道盡頭的路最遠。

其實D1實際移動的距離和爬升的高度並不多,但因為路跡不清楚,加上中級山悶熱的天候和提早出發卻延宕的行程都同樣讓人走得心很累。

由於北稜的路線較少人走,鬆軟的土石和不清楚的路跡常常讓我找不到適當踩點,只能牙一咬硬上,結果就是跌個七葷八素,造成了好幾場土石流。某天晚上就寢前V帥特別跟我分享在下步前要先試踩或是多踏幾下確認踩點的穩定度,並且應該將一大步分成小步小步走,走起來比較不費力。
很感謝此行在前面開路和在後面照看的夥伴們,給我許多建議和協助,讓我的第五次中級山體驗能走得有趣又安全。

文明病全失 野性崛起

出發前一直因為胃痛所困擾,也帶了胃藥嚴陣以待,沒想到這次都沒派上用場!在山上有西卡大廚的細心照料,讓吃素的我也能享用熱湯和飯菜,晚餐不但都吃得超飽外也不再胃痛,甚至每天都能順利地濁浪排空呢。

這次也聽到從前爬山還會攜帶電動刮鬍刀的阿信,這次卻背了許多公裝獨不見刮鬍刀,他說「因為跟腳丫爬山就是比較瀟灑一點。」寧願把重量和背包容量留給安全器材(或是爽糧?),而不去追求光鮮亮麗的行程(這次我們真的沒有人帶防曬乳…)。
於是我也開始學著不拘小節,邊坡上的刺藤或刺柏就從根部給他抓下去,刺到當成針灸,卻是很安全的扶手;水裡有蟲游泳也請它離開,把水煮開後繼續拿來泡茶;唯獨出發前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爬山還沒遇過螞蝗本人,而這是因為爬的山還不夠多啊!這次有幸碰到兩隻,第一隻還學我穿條紋外衣,但不可愛度仍不減,活潑好動的樣子依然讓我看得頭皮發麻,對螞蝗的恐懼只能留待下次克服了。

順利結束三日的山中修行,功德圓滿,我們也進化成鋼鐵人,擁有鐵腿、鐵手和鐵胃,包師兄還鐵了心打定主意不再三刷清水大山,但聽說有人一刷之後也是這麼說的…。
三天行程中幾度自問「我為什麼會在這裡?」,此行疲憊的程度大概可以從號稱移動零食櫃的我把帶的行動糧通通嗑光,還有從不曾完食的軒也難得在慶功宴上清鍋等種種跡象來形容本次累度。
但不管事後怎麼回想過程中有多累,下次再有出隊邀請時我還是會馬上點頭說好,並且乖乖打包準備,可能山與人的關係,本來就是一件這麼自然的事。

--

--

Terri Yang
Terri Yang

Written by Terri Yang

Believing in the magic of simple codes to make life easier

Responses (2)